林夕与王菲是否为朋友?林夕为王菲创作的歌曲大盘点

  林夕和王菲相识多年,是非常好的朋友。林夕曾经说过:王菲是我最后的灵感,在对林夕的采访里,王菲几乎是必提的名字。王菲与林夕一直处于合作关系,但是你知道他们的奋斗史吗?你想了解更多他们的信息吗?一起来了解吧!


林夕与王菲是否为朋友?林夕为王菲创作的歌曲大盘点

  林夕说过:“王菲是我没有名分的妻子。”王菲与林夕一直处于合作关系,同时他们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林夕曾为王菲写过多首歌。王菲离婚的时候,林夕曾为她写过《百年孤独》。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女歌手、影视演员。

  1987年底,王菲由北京到香港定居,经朋友介绍拜戴思聪为师学习唱歌。1989年,她以《仍是旧句子》在香港出道。1991年初,她惜别歌坛,远赴美国修读音乐。1992年,王菲重返乐坛,英文名由Shirley改作Faye并推出大碟《Coming Home》,其中《容易受伤的女人》在香港乐坛走红。1994年,首次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奖。[1] 1998年,在春晚上演唱歌曲《相约1998》。2002年与Sony Music签约。2003-2005年,举办菲比寻常演唱会。2005年5月,王菲的经理人陈家瑛表示:王菲已开始“无限期休息”。

  王菲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华语歌手,代表作《天空》《红豆》《我愿意》等。2005年与演员李亚鹏结婚生子后一度隐退,2010年,她重返舞台复出。2013年9月13日,王菲与李亚鹏离婚。2014年9月,谢霆锋王菲复合消息被证实。

  王菲是我最后的灵感,

  林夕曾这样表达。

  在对林夕的采访里,王菲几乎是必提的名字。

  从1989年,崭露头角的林夕为尚未成名的王靖雯填第一首词开始,到2005年早更名王菲的天后淡出歌坛,他们合作长达十余年,贯穿了彼此创作生涯中最黄金的时刻。

  有人说,林夕的词塑造了王菲,他和张亚东一起,制造了那个清新脱俗、特立独行的女神。

  但林夕却说,王菲可以没有林夕。

  在王菲减少活动的2005年前后,林夕曾说,害怕王菲退出歌坛;十年之后,变成一句叹息:王菲,是难遇的天才。

林夕与王菲是否为朋友?林夕为王菲创作的歌曲大盘点

  近年来,问及他与王菲是谁成就了谁,林夕再不回答,他只说,他们是一段很好的因缘,王菲退出,如断他右臂。

  1989·林夕

  林夕最初有写词的念头,是在初三,他读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便陷进了词人的世界。先是买“白香词谱”,跟着谱里的平仄填词,又将唐诗三百首背到滚瓜烂熟,痴狂地恋着过去的音韵。

  一心成为词人的林夕,并不知道,香港乐坛给一个新人成为词人的机会是多么地少。

  后来,他的回忆里,他等了很久,才等来1985年的《曾经》。

  在那之前,他一面将热歌拿来重新填词作练习,一面参加比赛,希望被人看到。

  罗大佑曾经说,有才华的人总会出来,在哪个年代都一样,这也适用于1985年,尚未与他认识的林夕。

  “曙光一线/梦里一现/无奈照醒我向前/纵是曾经厌倦所有挑战/曾着意洒脱地胡混/谁料跌了却又要翻身/望满身伤痕/才明白即使嬉笑一生/也常被困”,这样的字句为他赢得了更多歌手的青睐,他很快就有了一番天地。

  1987年,他为张国荣填词的《无需要太多》入围“十大金曲”,一时间,林夕,成了风头无二的新人词人。

  但三十年之后,林夕再回头看当年的自己,只说,那时自己还根本不懂如何写词。他只按新诗的感觉堆砌辞藻,满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直到,他遇见王靖雯。

  天籁之声·王菲

  王菲最独特的是她的唱腔,后来不喜王菲的人,拿她模仿的经历来酸,从一开始的邓丽君到后来的小红莓乐队,最独特的唱腔,也不过是拿来之作。

  只是,拿来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唱出自己。不可否认的是,再没有一位歌手,能将拿来之作用到如此境界,包容各种题材和各种风格,将每首歌都唱出自己的味道。


林夕与王菲是否为朋友?林夕为王菲创作的歌曲大盘点

  林夕遇见的,便是正在成为如此王菲的王靖雯。

  也幸好是王靖雯。

  若一个歌手已曲风成熟,路线固定,词人怎么敢过分挑战歌手的形象。

  正因为,彼时的王靖雯正在摸索,林夕也才有了摸索的空间。没有过去的束缚,只有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未来。

  对于二人来说,转折发生在93年。

  92年,王菲从美返港,在专辑《Coming Home 》中初步形成标志性的拖音唱腔。第二年,林夕为王菲填翻唱曲《冷战》,这首因为词而迥异于艾莫丝原曲的作品中,二人的化学反应初现。

  林夕的词早已不再是华丽的堆砌,这是王菲让他作的第一个转变:平实化。

  叙事性的“相对不发一言,似是你供我有了默契,永不要幼稚的骂战,但表情、彼此表情,悄悄按时这是冷战”,简单的钢琴伴奏,让王菲的每一次叹气、吞音吐字与哭腔,成了传递歌曲情绪的关键。

  林夕曾说,听王菲的声音就有灵感,大概就从此时开始。

  抽象·意境

  后来,林夕写词愈发大胆,尤其是王菲声音空灵,即使歌词意境抽象,也绝不会有违和之感。这让他能放心把从人生经历中提炼出的体悟放入歌中,而不必担心市场不接受。

  特别是97年,林夕开始为王菲大量创作国语作品开始,这种现象愈发突出。

  比如在《唱游》中,王菲亲自谱曲,林夕填词的,带有后现代风格的《脸》:

  “呼吸/是你的脸/你曲线/在蔓延…攀过你的脸/想不到那么蜿蜒/在你左边的容颜/我搁浅我却要继续冒险”

  又比如,林夕认为只能存在于与王菲合作之中,在商业化运作中根本不会有空间的《催眠》:

  “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太阳上山太阳下山冰淇淋流泪…忽然天亮忽然天黑诸如此类/远走高飞一二三岁四五六岁千秋万岁/从头到尾忘记了谁想起了谁/从头到尾再数一回再数一回”

  在这首歌里,林夕熔后现代风格、意识流于一炉,显得晦涩难懂。

  他曾说,这一首看起来像童谣的歌曲里,其实放入了更深一层的东西,他不多解释,不知是否因为信佛,只说,有缘便会懂。

  2005年,随着王菲退出歌坛,陈奕迅尚未占领听众耳机,林夕度过了痛苦的一段时间。听众认为他写词大不如前,太过平白,没有当年给王菲的词有意境。

  林夕百口莫辩,其实不是他写不出,而是王菲难得,不再有人唱得出。

  最疏离的爱情

  林夕总将自己同投契歌手的合作,拿爱情作比,且每段感情都水乳交融,到骨到肉,所以在词的世界里,林夕不可谓之不多情,也不可谓之不痴情。


林夕与王菲是否为朋友?林夕为王菲创作的歌曲大盘点

  但王菲与林夕,终究还是和别的歌手不同。

  黄耀明也好,杨千嬅也好,陈奕迅也好,都同林夕有私交,感情不仅在词里,也在生活里。

  王菲与林夕,却没有这些。

  所以,不论记者怎么爱问,总挖不出什么猛料来。他们的联系仅在词和歌里,他写,她唱。她的声音能参透他的想法,他们在彼处的契合度,是唯一。

  王菲甚至从不问林夕关于词的一切,不作词的任何要求,拿来便唱。最典型的莫过于《约定》,林夕交稿后觉得词不够好,打电话想要回改词,结果王菲已经录制完成,只得作罢。

  借林夕最喜欢的爱情作比,他与其他歌手都是现世的痴缠,唯与王菲是精神上的交融,当是第三种爱情。

  林夕(着名填词人)林夕,1961年12月7日出生于香港,原名梁伟文。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词作家。

  1985年,林夕发表作品《曾经》。1987年,林夕填词的《无需要太多》入选1988年香港电台第11届“十大中文金曲”。1993年,林夕创作歌曲《红颜白发》由张国荣演唱并作为电影《白发魔女传》的主题曲,该歌曲获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1996年,林夕为张学友填词经典名曲《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作为张学友的结婚礼物。1997年,林夕创作的《约定》夺得香港电台的最佳词作奖。1999年,为张国荣创作的《左右手》,该歌曲获得99年几乎所有的流行大奖。

  2008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上获得代表香港乐坛最高的终身荣誉大奖—“金针奖”。2011年6月,林夕推出书籍《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2012年2月,林夕发表书作《知情识趣》。2014年5月,林夕担任安徽卫视节目《我为歌狂》第二季的首席音乐评委。同年,林夕、王菲与制作人张亚东这个铁三角组合相隔11年再合作,创作歌曲《爱不可及》,该歌曲也是赵宝刚执导的电影《触不可及》的主题曲。


王菲个人资料: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原名夏林,出生于北京,中国流行乐女歌手、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凭借歌曲《仍是旧句子》在中国香港歌坛出道。1992年,因演唱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而被听众所熟知。1993年,发行粤语专辑《执迷不悔》,在香港突破四白金销量。1994年,王发行首张国语大碟《迷》,主打歌《我愿意》成为歌坛经典。1995年,发行翻唱专辑《菲靡靡之音》。1996年,发行国语大碟《浮躁》,主打歌《天空》获台湾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香港女歌手。曾获华语流行音乐众多颁奖礼的最高荣誉,并为吉尼斯“专辑累积销量最高的香港粤语流行女歌手”的世界纪录保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