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禁忌和风俗 56个民族的做客之道(8)

  29、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人口1.8万,善种茶。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特色文化——乐器迪他,跳鼓舞。

  基诺族禁忌:

  (1)祭礼禁忌。祭鬼之供品,忌人触摸,认为有鬼附其上,装换龙门后3天内,任何人忌入村寨,寨人须安静相处,不得打架,吵闹、爬树等。求雨祭大龙时,禁止妇女出门。每年农历二月“木嘎”(硬日了)在寨外举行祭“白猪”仪式。仪式毕,所剩食品由祭者饱餐,不许带回寨中,祭者必须于日落前回寨。

  (2)忌日。(基诺语为“阿内某墨”)基诺族计日方法以12天为一轮,每日各有名称。村寨视12天中“水”日为最大的日子,重大的祭礼活动均在“水”日举行;“西夺”日据信为创世神腰白葬日,是日不可葬死者,否则死人更多;“嫫”日为“天地之合”日,象征男女之合,是日不可葬妇女。每人必忌之日有5个;自己的生日,父死日、葬日、母死日、葬日。忌日中须恪守许多禁忌。家庭祭礼须避开自家忌日。

  (3)生育禁忌。妻子怀孕期,丈夫打猎禁砍棕树,禁打猴,禁割岩峰,禁打羽毛为花、黑、黄白、红黑色的鸟,亦禁打大嘴鸟、犀鸟和声音不好的鸟,否则认为人影响婴儿的声音和容貌。孕期,丈夫不可抬死亡老人;不可参加绷大鼓,斗刀把活动;禁打蛇、爬树摘果,否则,妻子会难产。产妇不准在竹楼分娩,只能在凉台上或楼下炒菜用的小房内生产。生后须用水冲净产地,后移至客厅火塘边坐月,待婴儿脐带脱落后方可上竹楼自己往日住的房内。亚诺寨的基诺族,产妇由丈夫陪去大房子旁自己的粮仓内分娩,象征产妇与其亲属已“不再是一家人”,用意是防止灾祸影响大房子的里人。产妇月子里禁吃家畜,只许吃山竽、野菜、鱼类等。产后1月内婴儿父母忌唱歌,否则孩子长不健壮或不漂亮。婴儿满月日,父母忌讲话,忌外人、瓜菜、猎物入屋内,直至太阳落山方可解禁。

  (4)居住禁忌 住室忌无男,大竹楼里必须有男性家长。若某家男性死光,须拆掉房子,令妇女回娘家或改嫁。

  30、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人口1.8万。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农业和盐业。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特色文化——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京族民族禁忌:

  (1 )捕鱼禁忌拿鱼篮出去捕鱼或抬网出海下第一网时忌见女人;海滩上的渔网禁人跨越;新造好尚未下水的竹筏,忌人坐其上;请人装渔箱时,忌煮生鱼、焦饭;胶新网或放新网下海时,忌他人走近或讲话,否则捕不到鱼;船上吃饭忌扣碗,忌脚踏灶等;出海人忌入未满月的产妇房内。

  (2 )婚姻禁忌同姓不婚,姑表亲禁婚。依该族闯卡的婚俗,正式婚礼时禁止新娘出面,由若干善歌者为代表前往迎亲。男方歌手须对出三重“关卡”歌手的盘问,女方才敞开门允其入宴并领走新娘。

  (3 )其他禁忌孕妇不得入哈亭,民间供奉神祗的场所。其意为“乡饮亭”或“歌亭”。怀孕个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内煎东西,否则婴儿会歪嘴。逢初一、十五忌别人进门借火、借盐腌鱼,否则,家里“水头”(钱财)会给别人借走。

  31、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余者散居于怒江傈僳族、怒族自治州的泸水、保山专区的腾冲、临沧专区的耿马等县,人口11万。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特色文化——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景颇族禁忌:

  (1)祭祀禁忌。该族所信奉的鬼种类繁多,对鬼的忌讳亦极多。每户都有特为鬼开辟的鬼门,忌外人通过;祭鬼的地方不可去;不许在“鬼桩”上拴马、晒衣及在附近解手。客人到村寨的“官庙”(寨内一空屋,内挂牛头)要下马;春耕祭“官庙”时全寨停工3天。寨边祭“地物神”时,围上的石头忌人搬动和触弄。

  (2)婚姻禁忌。景颇人认为通过转房(兄死,弟娶嫂;弟死,兄娶弟媳)得到的妻子不算正室,因她与原夫结婚时,祭过家鬼,死后还会去找原夫。故娶转房妻的男子必须另娶一正妻,否则,死后会生活孤独。男子婚后一年内,忌出远门,或参加“拉事”(一种报复性的械斗)。

  (3)妇女禁忌。男主人身边佩挂的刀枪忌外人触摸,否则,男人会遇上倒霉的事性;忌用妇女的筒裙盖熟睡的孩子,否则孩子将永睡不醒;忌妇女坐时跷二郎腿;忌妇女托下巴而坐,以为此乃表哀悼之相。

  (4)礼俗禁忌。到景颇人家做客,进门必须脱鞋,到晒台处,则在过道门前脱鞋。进屋后,忌在房内久站不坐,应按一定位置入座。若有人告辞,忌其他客人抢坐其位;忌客人背对茶桶而坐,因制作茶桶时用牛祭过。禁忌随意泼倒脏水、废物、倒洗脸水、吐痰、解手均须问清方向。在该族人家留宿,未经主人同意,忌挂蚊帐,尤忌在供鬼处挂蚊帐。

  (5)生活习俗禁忌。长辈的包头,忌乱翻乱动;长刀和筒帕是男子随身之物,平日不可在墙上翻挂,否则说明家中有丧事。每逢生日忌出远门或到其他村寨,只可在家玩或到屋旁的园地里干活。

  32、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是中亚的一支民族,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主要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中国境内约有16万柯尔克孜人(2000年),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史记》中最早记录了柯尔克孜人的情况,称之为“鬲昆”。两汉时称“坚昆”,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唐代时根据汉语的音译通称为“黠戛斯”。五代十国、辽、宋、金时又称“纥里迄斯”,大蒙古国和元代时称“吉利吉斯”.清代时按准噶尔人的称呼,称其为布鲁特。乃蛮,钦察,契丹等来自哈萨克汗国的部族属于吉尔吉斯的“色尔特克勒克”(意为“外部之人”)。不属于吉尔吉斯本部。

  文化

  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早期生活在天山南部及中亚等地的柯尔克孜人西元10世纪前后就皈依伊斯兰教。

  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于突厥语族钦察语支。历史上,柯尔克孜族曾经使用过古突厥文与察合台文,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则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柯尔克孜语。

  柯尔克孜族的女子多穿长连衣裙,上身穿黑色小马甲,有些地方的妇女穿小竖领的白色衬衫。妇女用头巾包头,外佩饰品。男子的高顶方形帽是一大特色,多用皮子或毡子做成,又一个卷沿,两侧有护耳。男子的上衣多是圆领,绣有花边。腰间束皮带,佩有小刀。

  特色文化——吹奏和握手礼。

  柯尔克孜族禁忌:

  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时,摆在盘里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丰盛。如吃不完,切忌将剩菜剩饭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残羹剩饭,这一禁忌不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记,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